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铜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铜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电线电缆行业混乱 铜市反弹高度受制

时间:2012-05-28 星期一 来源:中华铜业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copper365.com


   如今,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是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产业,近年来对铜的消费占国内铜消费总量的60%-86%,已然是精炼铜的主要需求渠道;因此,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精铜的需求,并最终影响铜的价格走势。本文将解析中国线缆行业的现状及其对当前铜价的影响。

    中国线缆行业处在“亚健康”状态

    目前,我国中小型电线电缆企业已达7000多家,数量上是任何一个国家无可比拟的,但集中度很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最大的19家线缆企业市场份额仅占全行业的11.7%,而美国前三家企业在本国的市场份额就达到54%,日本前七大企业的份额占行业的86%,英国前12大线缆企业的集中度高达95%。企业众多、产业集中度低的直接后果就是行业利润率下降、产能过剩,使得庞大的中国线缆行业显得较为混乱。

    中国线缆产业虽然具有全世界领先的生产能力,但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产品结构不合理性企业主要生产低附加值的中低压线缆,而高压、超高压等高端线缆产品则依赖进口。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仅有30%的线缆品种可达到国际市场能接受和可参与竞争的水平,70%的线缆品种急需提高产品水平和档次。

    低档次的普通线缆遍布市场,令竞争更加激烈,受此影响,质量问题是中国线缆行业的老大难的痛症。电线电缆行业中原材料的价格占总成本的70%-80%左右,因此,原材料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线缆产品的质量,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为节约成本,故在原材料上做文章,以次充好,其产品质量可想而知。2011年10月国家质量检测中心组织的抽检结果显示,国内市场约有三分之一的电线电缆不合格,其中80%与短路问题有关;据统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数据,劣质电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存在巨大威胁,目前全国发生的火灾事故中,有三分之二与电缆质量问题相关,损失无法估量。

    随着我国高压、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投资力度日益加大,但我国绝大部分线缆企业却难以生产出市场所需的产品,这成为线缆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而现今我国电线电缆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不足,技术力量分散,科技含量低,大型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不高,产品质量问题重重,国际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比较弱。中国线缆行业现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采取科学的调整和整合势在必行。

    经济寒风来袭,线缆企业急需政策“棉衣”

    当前全球经济整体疲软,复苏进程缓慢;令人期待的“中国需求”迟迟无法释放,经济寒风逐渐渗透于中国下游铜相关产业。而中国线缆行业的大幅扩张主要得益于前期政府对房产、电力、家电等行业的支持,在目前政策续接不畅的情况下,加之线缆行业产品质量不高、技术含量差等问题的综合作用,致使线缆需求进一步下滑,订单锐减严重。

    在针对中国线缆生产基地河北省(74家)、江苏官林镇(23家)线缆企业的重点调研中。数据显示,开工达到80%以上的企业占比24%;其余企业开工率普遍在50%-70%之间,平均订单量同比减少约在20%左右,产能下滑较严重。据调研结果来看,80%的线缆企业表示订单量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国家房地产调控影响;其次是资金流动性不足,企业资金有限,而银行贷款较为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生产进度;最后是行情因素,铜价大幅走低,使得下游企业将订单延迟,观望心态较重。

    而库存方面,线缆企业基本上是按订单生产,由于行情和需求皆乏力,担忧造成库存积压滞销问题。
    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中国需求不振的背景下,线缆企业表现都相对谨慎,大多不看好当前铜价及线缆市场,预计在2季度难以看到企业大量补库存行动。同时,多数线缆厂商正在等待国家相关刺激政策的出台,例如:扩大基建以及国家电网建设等,以帮助线缆行业避过“寒冬”。

    宏观面风险犹在,铜市反弹高度受制

    希腊内阁重组几度失败,推出欧元区风险逐渐实质化,且欧元区经济萎缩风险大幅增加;而美国经济数据时好时坏,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疲软的房地产领域将继续抑制其经济复苏的进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仍处在软着陆阶段,如何刺激内需仍是难题。从基本面来看,中国库存高企(当前上海保税仓库铜库存降至约60万吨左右),需求不畅,铜相关企业生产低迷,第一大铜需求国在二季度难以给铜价带来支撑。总体上,全球市场普遍疲弱的态势仍没有改变,在缺少基本面的支撑下,铜的金融属性继续趋弱,未来下挫的可能性非常大,整体依旧保持看空思路。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华铜业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华铜业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华铜业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华铜业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