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铜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铜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净多仓位削减六成 期铜跌至两月低位

时间:2012-11-07 星期三 来源:中华铜业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copper365.com



  全球期铜价格在过去的两个月内不断走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期铜价格均触及两个月低位。其中,上期所期铜近期更是减仓缩量运行,市场投资者减仓观望,多空双方多持谨慎态度。
  欧洲央行将在本周举行货币政策例会,且恰逢美国大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外,美元走强同样令市场承压,铜交易商担忧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暗淡。

  多家机构预计,需求端的疲弱,是铜价疲软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导致全球铜供应过剩,至年底之前,铜价仍将维持弱势调整的格局。

  净多仓位削减六成

  10月份,期铜价格大幅回落,LME三月期铜从8400美元/吨附近最低回落至7700美元/吨附近;上期所三月期铜价格则从59500元/吨回落至56000元/吨。10月三大交易所库存较9月底增加超过3.5万吨,其中上期所增幅最大,增加约3万吨,LME增加约0.1万吨,COMEX增加约0.6万吨。

  经济前景的暗淡导致基础设施及制造业的铜需求不断萎缩。同时,美元走高也导致以美元计价的铜对于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来说变得更为昂贵。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当周,投机客削减COMEX期铜净多头仓位约61%,主要还是因为全球经济放缓,对铜需求减少,看空铜市前景。

  此前,10月中旬国际铜市开始震荡调整,LME伦铜更是出现了连续8个交易日下跌,尤其是在好于预期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铜价下跌加速。分析认为,好于预期的就业数据导致美国政策将进一步宽松的预期逐渐淡去,市场观望情绪甚浓,后期铜价将维持弱势震荡下行行情。

  更为担心的是,全球铜市从供应短缺转向供应过剩。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预测,2013年铜市将过剩45.8万吨,是2001年以来所记录过剩量的新高。国际锻铜委员会也称,2013年全球精炼铜市场预计转向供应过剩28.1万吨。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还预计,根据现有铜矿运行情况,预期明年的全球铜精矿将有明显的增长,但需求的增幅可能低于供给增幅,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来自中国市场,美国和欧洲市场仍将令市场失望。

  巴克莱也研究认为,2012年全球铜需求仅增长3.1%,2013年全球铜需求或将增加,但供应增速或将更为强劲。

  九成冶企继续看空

  据上海有色网(SMM)统计,第三季度现货1#铜均价为56504元/吨,环比下跌0.15%,同比则下跌13.35%。上海有色网调研显示,逾九成冶炼企业不看好近期铜价,57%企业认为近期铜价维持震荡,38%的冶炼企业看跌近期铜价,仅5%的冶炼企业看涨近期铜价。

  从国内现货市场来看,现铜对期铜维持贴水状态,在80元/吨附近波动。“贸易商出货心态遭打压,与下游采购企业多以观望为主,导致现货市场成交相当清淡。”华北地区一贸易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截至上周五,华东市场铜报价56600~56800元/吨,较前一周的56950~57150元/吨下跌350元/吨;11月2日广东有色华南地区1#电解铜报价56650~56850元/吨,较前一周的57200~57300元/吨下跌约500元/吨。

  上述贸易商还表示,由于下游企业多按需采购,库存下降较慢,而寒冬已经来临,需求增多的动力依然较弱。

  国际卖家也在看淡2013年中国铜需求。据机构预测,世界最大铜生产商智利Codelco或将连续第二年下调对中国买家的精铜长单升水,降幅为10美元/吨,以吸引中国买家。泛太平洋铜业(Pan Pacific Copper Co.)已将2013年向中国客户收取的溢价降低15美元至每吨85美元。

  此前,高盛集团在10月份曾表示,由于中国需求减缓,把铜未来12个月的价格预估从每吨9000美元下调11%,至每吨8000美元。

  在需求下降的同时,则是炼铜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江西铜业发布的201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0.65%;云南铜业前三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045万元,第三季度则净亏3亿元。

  券商分析认为,三季度铜业公司业绩下滑主要还是由于三季度铜均价环比下滑,且主要时间内价格处于低位。虽然三季度以来,多国央行出台宽松政策,但是仍然很难从实质上提振需求。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华铜业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华铜业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华铜业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华铜业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