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铜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铜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探访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基地

时间:2013-08-02 星期五 来源:中华铜业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copper365.com


 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以下简称铜产业循环基地)是江西省重大建设项目,2007年9月开工建设。总体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其中拆解加工区规划面积2.38平方公里,精深加工区规划面积4.18平方公里。铜产业循环基地建成以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既美化了环境,又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设一座会流动的“城市矿山”
  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是经国家环保部批准在内陆设立的第一家、也是江西省唯一一家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加工园区,是对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等进口第七类废物开展 “圈区管理”的试点区。整个项目完成后,可形成180万吨的年拆解能力,达到年产废铜45万吨、废铝10万吨、废塑料10万吨、废钢铁95万吨的生产规模,最终建成全国最大的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基地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再生铜产业链条。2007年9月,经国家环保部批准设立 “鹰潭市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加工园区”,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贵溪冶炼厂提供废铜原料,弥补铜矿资源短缺状况,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提供一座流动的 “城市矿产”,实现优势互补、循环利用,有效地缓解环境压力。通过延长铜产业循环链,铜产业循环基地与江西铜业集团建立循环生态共生关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铜产业链条。
  初步建成了网络化的回收体系。基地不断加大回收体系建设,与沙特、欧洲、美国城市矿产回收行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国内网点遍布十二个省市,在上海、宁波、南京、福州等重要城市建立了500多个回收网点,2012年,国内再生资源回收额达73.5亿元。再生资源利用减轻了废旧物品填埋或焚烧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目前,铜产业循环基地现有入驻企业54家,其中:拆解企业24家;精深加工企业13家。今年1—6月份,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亿元,工业总产值86亿元,税收收入1.07亿元,财政总收入7668万元;实现以铜为主的贸易货物量约25万吨,进口货物实现1487个标准箱。
  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加强“三废”管理
  基地在严格要求入园企业从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废物梯级利用方面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不断加快基地公共环保治理设施建设步伐。废水、废气、废渣是基地企业产生的三大污染类别,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加强“三废”管理,保障秀美园区建设。
  所有入园企业坚持“三同时”原则,按规范标准建设了具有防雨、防风、防渗漏功能的专用贮存场地和危险废物临时堆场,企业厂区内建设了雨水、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沉淀池,规范了排污口;拆解设备选用了低噪声风机、水泵,安装了隔声和减振设施。入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积极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园区核心企业中钜公司、中澳公司等多家公司都已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使用的剥皮机、铜米机、磁选机等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拆解设备,可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排放标准都低于国家标准,做到了资源再生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力度,基地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000吨的污水处理厂,目前该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同步建设了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对基地内的初雨水、冲洗水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进行处理,园区内各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经内部污水处理设施初步处理后集中送到基地污水处理厂处理,2012年园区年废水处理量约108万吨;加强废气排放治理。园区内新建的工厂都配备了完善的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二次燃烧、沉尘室、布袋除尘等,可有效保证废气排放达标;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力度。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固体废物暂存库,将企业产生的不可利用废物暂时集中存放,一般固体废物送入垃圾填埋场,有效地避免了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以下简称铜产业循环基地)是江西省重大建设项目,2007年9月开工建设。总体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其中拆解加工区规划面积2.38平方公里,精深加工区规划面积4.18平方公里。铜产业循环基地建成以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既美化了环境,又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设一座会流动的“城市矿山”
  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是经国家环保部批准在内陆设立的第一家、也是江西省唯一一家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加工园区,是对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等进口第七类废物开展 “圈区管理”的试点区。整个项目完成后,可形成180万吨的年拆解能力,达到年产废铜45万吨、废铝10万吨、废塑料10万吨、废钢铁95万吨的生产规模,最终建成全国最大的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基地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再生铜产业链条。2007年9月,经国家环保部批准设立 “鹰潭市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加工园区”,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贵溪冶炼厂提供废铜原料,弥补铜矿资源短缺状况,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提供一座流动的 “城市矿产”,实现优势互补、循环利用,有效地缓解环境压力。通过延长铜产业循环链,铜产业循环基地与江西铜业集团建立循环生态共生关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铜产业链条。
  初步建成了网络化的回收体系。基地不断加大回收体系建设,与沙特、欧洲、美国城市矿产回收行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国内网点遍布十二个省市,在上海、宁波、南京、福州等重要城市建立了500多个回收网点,2012年,国内再生资源回收额达73.5亿元。再生资源利用减轻了废旧物品填埋或焚烧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目前,铜产业循环基地现有入驻企业54家,其中:拆解企业24家;精深加工企业13家。今年1—6月份,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亿元,工业总产值86亿元,税收收入1.07亿元,财政总收入7668万元;实现以铜为主的贸易货物量约25万吨,进口货物实现1487个标准箱。
  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加强“三废”管理
  基地在严格要求入园企业从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废物梯级利用方面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不断加快基地公共环保治理设施建设步伐。废水、废气、废渣是基地企业产生的三大污染类别,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加强“三废”管理,保障秀美园区建设。
  所有入园企业坚持“三同时”原则,按规范标准建设了具有防雨、防风、防渗漏功能的专用贮存场地和危险废物临时堆场,企业厂区内建设了雨水、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沉淀池,规范了排污口;拆解设备选用了低噪声风机、水泵,安装了隔声和减振设施。入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积极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园区核心企业中钜公司、中澳公司等多家公司都已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使用的剥皮机、铜米机、磁选机等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拆解设备,可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排放标准都低于国家标准,做到了资源再生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力度,基地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000吨的污水处理厂,目前该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同步建设了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对基地内的初雨水、冲洗水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进行处理,园区内各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经内部污水处理设施初步处理后集中送到基地污水处理厂处理,2012年园区年废水处理量约108万吨;加强废气排放治理。园区内新建的工厂都配备了完善的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二次燃烧、沉尘室、布袋除尘等,可有效保证废气排放达标;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力度。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固体废物暂存库,将企业产生的不可利用废物暂时集中存放,一般固体废物送入垃圾填埋场,有效地避免了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美化环境,建设风光秀丽生产基地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我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节约合理使用土地,同时加大基地环境建设力度,把基地建成为一个风光秀丽的生态园区。
  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党工委书记吴黎平介绍说,铜产业循环基地在规划建设之时,90%以上为寸草不生的荒山、丘陵,占用耕地还不到总用地面积的10%。虽然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耕地。经过六年建设,如今,在原来荒山地上建成了一座工业新城。
  加强检验检疫,保障生态安全。为防止“洋垃圾”进入园区,南昌海关和江西省检验检疫局加大了对入园原材料的监督力度。南昌海关上饶办事处副主任宋云介绍说,海关部门支持园区引进了中部地区首台大型集装箱检测设备,于今年4月10日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实现了对货物的非侵入式扫描检查,不仅检查作业由原来的30多分钟缩短到现在5—8分钟,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货物检查的精确度,将所有的“洋垃圾”都拒之门外。
  园区企业加强了员工清洁生产保障。在江西铜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车间内干打机、湿打机、铜米机都在有条不紊地生产,公司副总经理熊友胜介绍说,根据原料情况,分别进行三种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益,节约了生产资源,减少了浪费。据了解,在江西铜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6万吨电线电缆能生产出2.6万吨废杂铜。
  走进铜产业循环基地,你会感觉置身于一个大花园,草色青绿,树木成荫,景色怡人。近年来,基地加快植树造绿步伐,建成了6.6万平方米的绿化带,让园区山清水秀景更美。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华铜业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华铜业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华铜业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华铜业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