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铜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铜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有色协会首次发布铜、铝产业景气指数

时间:2015-11-13 星期五 来源:中华铜业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copper365.com


景气指数 产业航标
有色协会首次发布中色铜产业、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


  为及时、准确地向各级政府部门、广大有色金属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权威、规范的铜、铝产业监测、预警信息,11月1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京西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5年10月中色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和中色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
  据悉,此次指数发布是继2014年4月16日发布中经有色产业月度景气指数以来,首次发布的单个金属品种月度景气指数,对铜、铝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任旭东、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局财务办郑玉兰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解三明处长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发布了《中色铜产业景气指数》和《中色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协会副秘书长、信息统计部主任王华俊主持发布会。
  任旭东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今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及特点。
  他说,今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主要呈现四个特点:生产平稳运行、投资增幅回落、市场价格疲软、企业效益下滑。1~9月,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高3.1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3824万吨,同比增长9%,比去年同期扩大2.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096亿元,同比增长0.04%。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844亿美元,同比下降12.5%。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955亿元,同比下降4.8%。1~10月,国内铜、铝、铅、锌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5.5%。
  初步预计,2015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将超过5100万吨。从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由于原有的支撑产业发展的因素减弱,新支撑因素尚在形成之中,所以有色金属市场的调整还将持续一、二年时间。这将对有色金属价格、企业经济效益及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构成相应的压力。
  任旭东介绍说,编制发布铜、铝景气指数意义重大。此前有色协会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的“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被有关政府部门、广大有色金属企业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采用。而铜、铝是政府主管部门、广大有色金属企业及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重要金属品种。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有色金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5%左右;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有色金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0%左右,其中原铝产量占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的比重在60%以上。因此,有色协会在发布“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的基础上,在国资委、发改委、工信部、统计局等部委的支持下,又研究编制了铜、铝等金属品种景气指数,通过在行业内试运行并修改完善后,今天正式发布铜、铝景气指数。
  任旭东说,今后有色协会将定期发布铜、铝景气指数、研究编制铅锌、钨钼等金属品种的景气指数,逐步完善有色金属产业的景气指数体系。
  其他各部委代表在致辞中分别对协会指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据悉,铜、铝产业景气指数和此前发布的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一样,把产业经济运行状态分为“过热、偏热、运行正常、偏冷和过冷”5个级别,并分别由“红、黄、绿、浅蓝和蓝”5种颜色的景气灯区表示。
  贾明星介绍,发布的10月份中色铜产业景气指数显示,从2014年10月份开始景气指数连续下跌,10月份景气指数为22.59,不断向“偏冷”区间下沿逼近。
  在构成中色铜产业景气指数的9个指标中: 进口量指数、房屋销售面积位于“正常区间”;LME铜结算价、M2、总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位于“偏冷”区间;投资总额、电力电缆指标位于“过冷”区间。
  中色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显示,2015年以来,景气指数始终维持在“偏冷”区间,自二季度起持续回落,10月份景气指数降至20.81,且降幅不断扩大,已临近“偏冷”区间下沿。尽管一些指标出现企稳迹象,但行业仍将难以摆脱低位徘徊的局面。
  在构成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的10个指标中,有3个指标处于“正常”区间,分别是电解铝产量、氧化铝产量、商品房销售面积;其他7个指标处于“偏冷”区间,分别是LME铝结算价、M2、铝冶炼投资总额、发电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铝材出口总量。
  来自国内外40余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华铜业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华铜业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华铜业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华铜业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