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铜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铜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铜冶炼费长协谈判内容曝光 加工费3年首降

时间:2015-12-17 星期四 来源:中华铜业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copper365.com


在历时数月的胶着之后,铜冶炼企业的2016年加工费谈判,终于有了眉目,但加工费却将创2014年来新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江西铜业获悉,作为中国铜加工企业领头羊,江西铜业于12月15日,与智利矿业公司安托法加斯塔达成2016年世界铜加工费协议价。

来自长江有色网的数据显示,江西铜业与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确定2016年铜加工粗炼费/精炼费(TC/RC)为97.35美元/吨和9.735美分/磅。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连续三年间,江西铜业与国际矿业公司达成的长期协议价,均成为下一年度的全球铜加工费标准。

“加工费降了,但还算不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江西铜业与智利公司达成的协议价,比2015年铜加工费分别下降9.65美元/吨和0.965美分/磅,并且低于2014年99美元/吨的标准。在“我的有色网”铜事业部分析师王宇看来,从国内冶炼企业的角度来说,该价格摊薄了企业的加工利润,但在有色金属行情低迷的背景下,这个价格还算不错。

所谓加工费,是指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的冶炼商购买铜精矿的价格,以未来某一个月LME铜均价作为基准扣减加工费所得,加工费代表矿山给冶炼厂加工成本的一个补偿,即TC/RC(粗炼/精炼),加工费越高代表冶炼商效益越好,反之则越低。

2003年,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铜集团等国内铜业巨头发起成立了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集中向国际市场采购铜精矿,目前这个联盟已涵盖业内9大铜企。

每年底,以江西铜业为首的中国铜冶炼企业都会与铜矿山企业进行谈判,确定第二年度铜加工费长协价格。最终谈定的价格就基本确定全球铜加工费长协价。

江西铜业一位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每年的加工费谈判都比较纠结,而且一签就是一年的价格,要经过CSPT和国外矿山的讨价还价。

自2006年以来,铜加工费时有起伏,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大约一年前,CSPT与美国矿商自由港麦克默伦铜金矿公司达成共识,2015年精炼铜加工精炼费用(TC/RC)合约价格为107美元/吨,这是10年来最高水准。

不过,进入2015年以来,国内外市场铜价跌幅接近30%,矿山类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压制,也导致2016年铜精矿长协TC谈判较为胶着,双方分歧较大。

2015年以来,包括嘉能可、自由港等矿业巨头在内的境外矿企纷纷宣布减产,减少的铜金属量达到96.8万吨。部分在建矿山也推迟投入生产。

因此,多个权威分析报告认为,2016年铜精矿的过剩幅度会缩减。这些因素导致了这次长协价格谈判更为艰难。

未触及国内冶炼厂底线

相关信息显示,中国使用的60%以上的铜精矿属于进口,国外矿山企业和国内冶炼厂9月份在北京正式拉开了2016年铜精矿长单谈判的序幕。

在历经近2个月的数次接洽后,谈判仍未达成最终协议。国内冶炼厂坚持2015年的长协TC价格(107美元/吨),而海外矿山则坚持100美元/吨以下的报价。

一位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按照之前约定,11月28日,CSPT成员单位召开会议继续商讨。之后,关于铜冶炼企业减产的消息也正式公开。

在三天的闭门会议之后,12月1日,10家铜冶炼骨干企业达成共识,“2016年将采取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以及其他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之前,类似的方式也发生在镍、锌这两大有色金属行业。国内8家行业前列镍企,计划2016年削减镍金属产量不少于20%。而国内锌炼厂也宣布明年减产50万吨。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因为2016年进口铜精矿加工费价格还没有确定下来,减产消息的出现,是不是在增加CSPT的谈判筹码?”

在一位曾参与CSPT会议的人士看来,“如果冶炼厂减产的话,意味着对原料的需求是下降的,如果我们不要那么多铜精矿,这是不是炼厂想把价格谈得更高一点?”

不过,铜价的走低,却让国外矿山也很难做出让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此前指出,铜价低位震荡,消费疲软,短期需求难有起色。

上海有色网分析师钱鹏表示:“从行业统计数据来看,有色需求处于一个持续性下降阶段,预计明年铜的需求将下降3%~10%,供需失衡的情况仍将延续。”

在此背景下,大宗商品研究专家付鹏认为,目前铜市场“核心的核心”是海外矿山和加工费。只有海外矿山减产才能驱动加工费下行,冶炼商高涨的生产欲望才会降温,最终推动铜市场走向再平衡。

王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单从冶炼成本来说,国内冶炼厂的成本多在50、60美元/吨,2016年97.35美元/吨的价格,并未触及他们的底线。

对此,有分析指出,这一结果是经过激烈博弈且双方都可接受的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体现了矿山与冶炼企业在当前极端的市场环境下相互妥协、互生共赢的局面。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华铜业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华铜业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华铜业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华铜业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