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铜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铜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今起全面放开有色等4个行业发用电计划

时间:2018-07-19 星期四 来源:中华铜业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copper365.com



    一是各地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大幅提高交易电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范围,进一步明确放开各类发电企业、用户进入市场的时间,明确放开比例,鼓励跨省跨区网对网、网对点交易,对有条件的地区有序支持点对网、点对点交易,支持用户与清洁能源开展交易。

    二是发电方面,除煤电机组外,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分布式发电等进入市场。

    三是用户方面,进一步放开用户电压等级限制,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用户都可进入市场,积极支持用电量大的工商业、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行业等用户进入市场。

    四是售电企业方面,鼓励售电公司扩大业务范围,靠降低成本和提供增值服务参与竞争,支持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和节能服务公司从事售电业务。

    五是完善市场主体注册制,进入市场的发电企业、用户和售电公司等都要完成注册程序,成为合格市场主体。

    六是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要求市场主体按照交易规则参与各类交易,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同时明确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

    七是完善中长期合同交易电量价格调整机制,交易双方在自主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在合同中约定建立固定价格、“基准电价+浮动机制”、随电煤价格、产品价格联动或随其他因素调整等多种形式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八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交易合同纠纷协调仲裁机制,保障电力市场健康运行。

   九是推进电力市场主体信用建设,开展信用评价,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了6条具体实施要求:

   一是强调了放开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4个行业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应放尽放”等基本原则。

   二是试点全部放开4个行业发用电计划,用户全电量参与交易,具备条件的同步放开发用电计划和电价,由用户和发电企业自主协商确定供电方式和价格机制,逐步放开参与跨省跨区交易限制,支持用户与清洁能源开展市场化交易。

   三是做好放开发用电计划和推进市场化交易有效衔接,用户和发电企业无法协商一致的,可先放开发用电计划,用户价格暂按当地目录电价标准确定。

   四是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用户和发电企业签订合同时自主协商,约定建立“基准电价+浮动机制”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明确“基准电价”和“浮动机制”的协商原则,继续支持资源综合利用和落实惩罚性电价。

   五是规范4个行业用户交易行为,推进签订中长期合同。

   六是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合同执行。

   此外,《通知》和《实施方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主要放在以下六大方面:

   一是整体放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范围和规模,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形成新的改革突破口和着力点。

   二是兜底保供。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务必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保障用户安全可靠供电不受影响,决不允许因进入电力市场而导致用户供电中断的情况发生。

   三是三方签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进入市场的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抓紧签订包含发电、用户、电网企业三方的市场化交易合同,鼓励签订中长期合同,稳定市场预期,有效平抑价格波动。

   四是机制定价。鼓励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在签订电力市场化交易合同时自主协商,约定建立“基准电价+浮动机制”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五是有序过渡。为保证改革平稳实施,文件下发后,各地可设置过渡期。六是系统监管。引导企业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契约意识和信用意识,保证合同严格履行。

   据了解,率先选择全面放开煤炭、钢铁、有色、建材4个行业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在于目前这4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已经参与了市场化交易,市场意识较强,市场经验丰富,试点全面放开发电用计划具有较好的基础。

   据初步分析,4个行业用户全面放开后,可增加市场化交易电量3500亿千瓦时,可以使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能够显著推动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行业全部放开发用电计划试点,能够探索出一条分行业逐步扩大市场化范围的改革路径。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华铜业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华铜业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华铜业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华铜业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