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铜业展 强势助推产业逆市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铜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进口国、铜加工制造业基地,对全球铜的生产、流通、贸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房地产、电力电子、能源、家电等行业对铜材料的需求急剧上升,形成了巨大的“中国需求”,对国内外铜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拉动作用。2011年中国电解铜产量达到518.5万吨,铜材产量首次超过1100万吨,我国铜消费已接近全球消费总量的40%,中国铜业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来看,未来几年内,中国仍将是铜消费增量的主要贡献者。
CuChina2013移师天津构筑铜业全球交流采购平台
作为亚洲最大铜业展,中国国际铜业展览会已成功举办六届,贯穿铜业上、中、下游产业链,集展览展示、高端技术论坛、特别活动于一身。CuChina以其专业品质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铜业交流采购平台。
CuChina历年来累计获得了千余家国内外铜行业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如德国WielandMetals、德国SMSSiemagAG、日本FURUKAWAMETAL、日本伸铜协会、美国I2S、瑞典Lijiedahls、意大利Danieli、法国FivesDMS、台湾暐德、天津菱华(日本三菱铜合金)、山东阳谷祥光铜业、金川集团、紫金矿业集团、金龙铜管集团、桂林漓佳金属、宏磊集团、中色奥博特、中铝洛铜、中铝华中铜业、金田铜业集团、兴业铜业集团、苏州华铜、安徽鑫科新材料、安徽精诚铜业、山东天圆铜业、菏泽广源铜带、中色铍铜、上海潼天铜业、山西春雷铜材、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新北铜、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三友冶化、大连康丰、北京建莱机电等。
为搭建业内供需双方的交流平台,展会主办方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买家邀请工作,吸引了铜行业、电气电子、电线电缆、空调制冷、卫浴五金、建筑交通等行业的参观商参观采购。其中包括众多知名企业,如泰科电子、阿法拉伐(上海)技术有限公司、ABB高压电机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阿海法集团、上上电缆集团、金盘电气集团、九牧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富弘精密组件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吉田拉链有限公司,其中多家单位组团到场参观,如中天合金技术有限公司、怡得乐电子(杭州)有限公司、上海日立电线有限公司等。展会前期我们根据采购商的需求以手机资讯的形式将采购信息发送至参展商,得到了重多参展商的关注与响应。
第七届中国国际铜业展览会将于2013年3月6-9日移师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中国海水淡化产业的重要基地——天津,并在规模最大的展馆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同期将举办“2013中国铜产业技术与发展论坛”“中国海水淡化铜及铜合金管产业战略联盟大会”等相关活动。据组委会消息,目前企业参展报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众多国内外新老厂商纷纷参展,展示企业的产品与技术,许多买家也纷纷致电组委会,提出自己的采购意向。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铜业展,吸引了世界铜行业人士的关注与支持,并期待展会盛大开幕,创造巨大商机。
海水淡化用铜及铜合金管成为本届大会的重要主题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状况,我国已颁布多项政策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今年2月初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国办发〔2012〕13号文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26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月29日,科技部正式公布了《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指出,预计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体系将初步形成,海水淡化装置制造的产值将达到75亿—100亿元/年。
专家指出,我国海水淡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仍需加速,海水淡化核心技术未完全实现国产化。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两种:反渗透膜法(膜法)和低温多效蒸馏法(热法),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法的关键材料是铜及铜合金热交换管。
海水淡化中铜管的应用将使海亮集团等铜加工企业受益。海亮集团是海水淡化铜管行业的龙头,海水淡化装置用热交换用管是其主营产品之一,目前共有热交换管产能4万吨。海亮集团生产的耐腐蚀铜管已经大量出口应用于中东地区海水淡化工程,加工技术优势明显。此外,精密铜管领域的领军企业河南金龙集团已实现B10管盘拉伸,这些成果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未来海水淡化市场前景广阔,海水淡化用铜合金管的市场潜力巨大,铜合金管的生产企业在此领域将大有可为。
海水淡化铜合金管产品及技术将成为CuChina2013的重头戏,多家知名企业将现场展示先进成果,同时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将举办“中国海水淡化铜及铜合金管产业战略联盟大会”,致力于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产业转型精深加工,CuChina2013助推铜产业稳步发展
201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颁布了《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成为产业转型重点方向,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铜及铜合金精深加工产品发展的重点,即铜合金引线框架,高强高导新型铜合金接触导线,无铅新型环保铜合金,高性能无铍弹性铜合金,高性能耐蚀镍铜合金,铜包铝,低松比雾化铜粉,高纯铜合金溅射靶材,压延铜箔等。可见,开发生产高精铜材产品是未来中国铜加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引导的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发展,内需进一步扩大。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工程继续实施,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大市场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工业提供重要支撑,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中国铜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张,促进国内铜冶炼行业发展,同时也成为中国铜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虽然目前整体经济出现增长趋缓的现象,全球铜矿和铜加工材产量增速减缓,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缩减,进、出口量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国铜工业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作为最大的铜生产国和消费国,如2011年中国铜加工材的生产量分别占到世界与亚洲总产量的54.4%和74.6%,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需求”仍将得到世界关注,并为铜产业创造巨大的生产力。
艰难时期给企业带来更多挑战,企业也对作为行业“风向标”的中国国际铜业展提出更高要求,寄予更多期望,组委会将肩负起更多责任,为建设完善行业交流平台,满足企业的交易与供需需求,迎难而上,助推产业逆市发展。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