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铜商遭遇转型阵痛
广东清远市被誉为“中国再生铜都”,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废铜集散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再生铜产业集群。再生铜产业是今天清远最有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2012年,清远市五金环保定点进口企业25家,产值为91亿元,再生金属产业链总产值超过900亿元,再生铜产量42万吨,占全国再生铜275万吨的15.27%。
近年来,清远市政府实施以疏代堵、入园管理的治理思路,提倡再生铜产业规范经营,增加技术投入,朝着铜材料深加工方向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不过记者近期采访发现,伴随着一系列转型举措,清远再生铜产业开始遭遇转型阵痛。国际铜价下跌,货源少,清关难,资金链紧张,让清远铜拆解商的利润空间急剧下降,拆户数量猛减。不少铜拆解商已关门停业,而继续经营者的经营压力非常大。
废铜供应的紧缺,同样迫使铜企在削减产能。有铜企称,一些龙头铜企已经相继减产,由于原材料供应紧张,一些利用废杂铜做原料的企业索性利用这段时间开展检修。
由于电解铜和废铜价差的收窄,不少下游厂家开始选择电解铜替代废铜成为加工原材料,这无疑让铜拆解商的日子更加难过。下游不振,手中缺乏流动资金又让其不能适时回补货品,两头受压,铜拆解商几近陷入了恶性循环。
铜拆解行业利润骤降
谭先生(化名)在清远华清工业园租下厂房,从事铜拆解行业已有两年多。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国外回收的废电线、电机、废铜等货品进口到国内,然后雇人拆解,再卖给广东南海的贸易商。
“这两年下来,利润最大的时候几倍都有。但是现在,平均利润只有三四个点。”谭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铜产业链条中,铜拆解商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两种渠道:一是国际铜差价,而这种渠道的利润只有在国际铜价上涨的时候才存在。而另一种就是通过拆解铜废料卖给回收商或者贸易商赚取的加工费。
谭先生的利润下降并非孤例。随着近年国际铜价的下跌,清远几乎所有的铜拆解商都尝到了“补差价”苦果。而这些拆解商在国际铜价上涨时曾经享受到了“被抬轿”的滋味,都获得过暴利。
据了解,业内废铜的价格是由精炼铜价格减去固定的加工费而来。今年国际精炼铜价格单边下行,让废铜价格一跌再跌。进货商不但没赚到差价,还要填补国际铜价下跌的损失。“最开始做的时候的确有赚钱,但是,现在是做一个货柜亏一个货柜。”谭先生说。
“你拿货的时候铜价低,卖的时候铜价高,就有差价赚了。以前用铜的企业多,价格涨的机会大,但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用铜的企业在减少,铜价在跌,就很难有铜差价做了,基本就是赚取加工费。”
其实,由于囤货较多,中大型企业受到国际铜价的波动的影响更加明显。铜价涨,他们也获利更多,但铜价跌,他们的亏损也越大。尤其是一些提炼精铜的再生铜企业,由于生产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一旦遭遇铜价下跌,甚至出现进口原料铜的价格比加工成品价格还要高的现象。
“你在外国买一批废电线、电机等,看能拆解出多少铜来,然后再看看当时市场上废铜的价格是多少,对比进口价格,就可以算出你做这批货是亏了还是赚了。”谭先生说。
他告诉记者,每次拆解出来的铜的市场售价都是波动的,并不能一概而论的,“贸易商回收的价格是要根据市场价格来定的。”
不过,近年来,谭先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获利空间的收窄。他告诉记者,自己的获利空间是陡然下跌的,“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人力成本、行情问题、场租费用,这些也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场租10万元一年,人工180元/天。而今年,我只要能赚回场租就不错了。”
清关难导致货源锐减
据了解,我国进口废铜的关税比较高。有企业称,在未核算通关费用之前,大部分品种的进口废金属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可是一旦加上通关费用,价格就立即形成倒挂。
有数据显示,我国进口废金属约需要缴纳17%增值税,而其他主要废金属进口国家进口废铜只有5%税负,进口废铝零税负。有铜企称,这让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关税高是一方面,但清关难更让进口铜的企业和个体户感到头疼。谭先生告诉记者,国内的废铜供应货源不足,清远铜拆解商的货源主要来自于国外,“我们几乎不做国产的”。
“国外货源一方面比较多,而且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国际、国内铜废品的含铜量有很大差别。一般而言,国外的废铜含铜量更高。比如国产的废电线含铜量是30%多,而美国的废电线含铜量在50%左右。”谭先生告诉记者,含铜量不同,售价也很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废铜的供应量也开始减少。这暂且不说,铜拆解商们反映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清关难。
“今年海关查得太严了,大概是因为环保的需要。以前查货柜时,基本商都不用怎么查的,而现在查货柜,几乎每个柜都要翻开来看。时间长了,(没审查完或审查没通过的)货柜就被滞留在港口。清关难导致货源少,进口货物的质量也普遍不行,让生意更难做。”谭先生很无奈地说,“没有办法(让清关的程序加快)。 除非你后台很硬。”
对比过往耗时更多的审查环节,谭先生称自己只能选择等。“原则上,只要货柜合规,通过审查之后,就可以发出来。但因为比过往审核的时间要长,成本无疑也就增加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进口的废铜通关的速度依然十分缓慢,导致大量废金属货柜滞留在港口和码头。短期来看,情况仍难改善。
“一些东西稍微超标还要被遣返。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进口废铜的成本就更高了。”谭先生说。
清关难,货源减少,导致清远当地市场的废铜供应十分紧张。加上在国际铜价下跌的形势下,一些海外供货商也开始惜售,废铜供应减少,一些铜拆解商已基本进入全面停工状态。
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清远当地,由于补货困难,清远一些有囤货的铜拆解商同样惜售,或者要价高企。不过,也有铜拆解商表示,自己并不是为了囤货获利,不出货的原因是因为现有价格还不及当时进口的价格,出售这批存货,自己就会亏损。不少废铜回收商反映,即使提高报价,也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货源。
废铜供应紧缺,同样迫使铜企削减产能。有铜企称,一些龙头铜企已经相继减产,由于原材料供应紧张,一些利用废杂铜做原料的企业索性利用这段时间开展检修。
铜拆解商资金链紧绷
利润空间的缩减,让不少铜拆解商关门停业。一些未关门的铜拆解商们则在资金链紧绷的高压线下,艰难地维持经营。下游的生产企业则纷纷寻找废铜的替代品。
由于电解铜和废铜价差的收窄,不少下游厂家开始选择电解铜替代废铜成为加工原材料,这无疑让铜拆解商的日子更难过。下游不振,手中缺乏流动资金又让其不能适时回补货品,两头受压,铜拆解商几近陷入了死循环。
“原来最多的时候,清远大概有3000家在做铜拆解,现在估计不到500家。”谭先生说,关门停业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钱赚了”。
“有资金的话也别干这行,辛苦,加上现在真不是时候。”谭先生告诉记者,做这一行虽然规模可大可小,但需要不断的进货来做,一旦停下来,经营就会很困难了。
而正是由于这种对现金流的极度依赖,在铜拆解后的销售链条里,更多的拆解商选择将货品卖给贸易商,而不是直接卖给铜企,虽然铜企给出的价格更高。
“因为铜企结算不灵活,我们拆解户需要贸易商。贸易商拿到货后,再卖给铜企。”谭先生告诉记者,“做我们这行都是现金结算的。直接卖给铜企的话,他们是预付款制度,先付一部分的款项,剩余款项要延后支付。但我100万元的货物,铜企先付我80万元,另外的20天后付,我的资金压力就大了,而且这种压力很明显。”
从事铜拆解行业的另一个风险在于对货品品质的判断能力。“因为它不是标准产品,必须懂得看货,不懂看货的话,会亏得很惨。”而这种能力只能靠经验的积累。“否则,每次找质检部门的话,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让你受不了。”谭先生说。
5万吨级下再生铜企业或被淘汰
今年4月,清远市政府发布《清远市加快再生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称,力争到2015年,清远再生金属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个体拆解户100%入园经营,再生金属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家,年产值超50亿元企业5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拥有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
调整产业布局也是政府抓的一个重点工作。在清城区石角镇建设再生金属拆解集聚区,龙塘镇辖区内分散的拆解企业(含个体拆解户)到2015年全部向石角镇集中(国家批准的定点拆解企业除外)。对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无证无照经营的拆解户、拆解场、分拣场进行整治和清理。在每个集聚区设置一间污水处理厂,力争到2015年,民安马头、塘基、嘉利安等集聚区环保设施完善、生产经营规范。探索建立企业转型搬迁、异地发展的补偿激励机制。
今年5月,新版《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显示,准入条件从企业布局、生产规模、外部条件、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规定,新建和改造铜冶炼及单一生产阴极铜的再生铜企业,单系统冶炼能力需在10万吨/年及以上;逐步淘汰5万吨/年以下单一生产阴极铜的再生铜生产企业。
意见稿指出,落实铜精矿、废杂铜、交通运输等外部生产条件,自有原料比例要达到30%以上,或自有原料和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取得5年以上长期合同的原料达到总需求的50%以上;鼓励大中型优势铜冶炼企业附带处理废杂铜;现有再生铜企业的单系列生产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逐步淘汰5万吨/年以下单一生产阴极铜的再生铜生产企业。
而在能源消耗方面,准入条件提出,新建铜冶炼企业粗铜冶炼工艺综合能耗在18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电解工序(含电解液净化)综合能耗在10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铜冶炼工艺综合能耗30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现有铜冶炼企业粗铜冶炼工艺综合能耗在33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
这些标准较2006年铜冶炼行业进入标准均有所提高,2006年的准入条件要求,新建粗铜冶炼工艺综合能耗5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现有粗铜冶炼综合能耗90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
此外,新版准入标准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较旧版准入条件更为严格。新版准入条件明确,新建铜冶炼企业占地面积低于4平方米/吨铜,水循环利用率97.5%以上,吨铜新水消耗20吨以下,铜冶炼硫的总捕集率达99%以上,硫的回收率达到97.5%以上,吨铜排水2吨以下,铜冶炼含重金属废水必须达标排放。
清远再生铜产业转型的步伐还在继续,在转型的大背景下,阵痛不可避免。
清远铜的电商牌
近年,清远再生金属产业在补齐产业链的同时,积极建设服务于再生金属产业的第三产业,构建科研、营销、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再生金属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国际技术合作交流中心。而清远铜交易中心就是重要的一环。
清远再生铜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提升,清远铜交易中心从构想变成了现实。清远铜交易中心推广人士告诉记者,该中心主要是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为客户提供再生铜及其他再生资源产品现货交易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现货电子交易服务、配套货物的质量检验、行业资讯、银行结算监管、融资、仓储保管、物流运输等服务功能。实现再生铜等有色金属,以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回收——加工处理——质检融资——仓储运输——终端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作为国内首个再生金属交易平台,清远再生铜交易中心希望让再生铜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实现其他地区的定点企业和利废企业向清远地区转移,加快清远地区再生资源的产业转移。今年初,清远再生铜价格指数顺利完成了试运行。
货源缺乏影响现货交易
国际铜价下跌,废铜供应紧张,让清远铜交易中心目前的交易情况较为冷清。
清远铜交易中心主要从事现货交易,即购销双方通过网络下订单,然后通过网络定价,现场看货确定货物的质量。而此交易方式可交易市场上所有再生铜品种。
该交易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拆解铜的回收,主要是看含铜量,每个地区的价格也不一样。“含铜量30%左右的,价格在每吨14460元左右;含铜量50%左右的,价格则可达到每吨24000元左右。”而具体品种不同、品质不同,价格差别很大,每吨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记者采访了解到,清远铜交易中心在市场中的作用主要是代购代售,充当的是一个毛衣集散地的角色。“有些采购商或者是销售商找不到货源或者是买主,我们则可以提供这个服务。”
不过,记者发现,在代购的过程中,通过清远铜交易中心并不能给到铜拆解商更大的优惠。回收废旧铜后,清远铜交易中心转手给回收商,再由回收商卖给贸易商,贸易商卖给铜企。所以,如果铜拆解商自己能找到贸易商或者买主,就没必要走中间渠道。
“我们多数是卖给回收商,这些回收商一般也都是清远本地的,卖给铜企会稍微高一点,不过我们主要帮回收商代购海外货源。回收商给到的价格在市场中算高还是不高,这个不大清楚,但是肯定是合理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回收商跟我们合作的。”该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交易中心的交易比较冷清。该中心也有职员则表示,交易的情况是看行情来定,行情好就货源多,自然买家就多。但她也坦承,现在铜价大跌,经济并不景气。而现在做现货交易的买家有赚的也有亏的。
“我们这边主要是做光亮铜,对比以前,现在是四万八(元/每吨),行情不怎么好。”
目前,清远铜交易中心运作基本舒畅,但需要拓宽运营范围。“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工作或者企业,需要不断的做大做强。”
铜企经营模式出现变革
铜既是一种商品,又是一种金融产品。“如果作为商品,作为工业原料,它的价格是由供需双方来决定的,但是加上金融属性以后,铜又变成了一个投资的工具。这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再加上近年来铜价的大幅波动,对我们整个生产经营,的确压力很大。”有铜企表示。
在业内,融资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铜价动辄数万元一吨,所以很多进口铜贸易商需要依靠银行贷款,通过银行开具的延期付款信用证,从海外市场上购买铜,销售之后,再将款项还给银行。
不过,在操作的过程中被不少企业钻了空子。有业内人士称,企业通过延期付款信用证,从海外市场将铜进口回来之后,要么销售变现,要么向银行质押获得现金,总之在信用证到期前都能获得一笔巨额低息贷款。这笔钱就转而投资更高回报的行业或直接高息放贷,赚取其中的利息差收益。甚至反复套利。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李鹏表示,进外资银行贷款开信用证,给它做融资,包括其他的手续费,大概融资成本不会超过3个点,但是国内放贷的话国内高利贷空间在10%以上,这相当于加上其他成本,它至少有5%的利差空间,相当于比银行利差空间还要高一倍。不过,如果铜价下跌,银行将会提高保证金比例或缩短还款期限,这样融资企业的资金成本会迅速增加,最后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对此,有铜企选择参与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如果我们不进入期货市场,可能我们买进来的原料,如果价格高,买进来的铜,往下跌,就可能出现亏损。而通过期货市场可以套期保值实现对冲,确保我们买进来的原料,作价市场不一致、销售的数量不匹配等这些风险对冲掉。以前,把货买进来,加上额外利润卖出去,按照这个模式是不行的,已经不适应了。”
有专家表示,国内沪铜的走势与外盘伦铜的走势密切相关,通过对比国内外两市的规则,企业可以利用价差跨市套利来进行投资。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