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缅莱比塘铜矿低调复工
时间:2014-02-25 星期二 来源:中华铜业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copper365.com
近两年,密松水电站叫停,莱比塘铜矿进展不顺,中国对缅甸投资额下降,中资企业在缅甸遇到如此大的阻力是第一次。而缅甸政府面对民众打破以往的禁锢和沉默,大声表达对土地、对收入的诉求,甚至背后还有一些势力的鼓动也是第一次。以2011年中资企业遇阻为转折点,国际社会也开始“谨慎观望”,对缅甸投资放缓。缅甸的经济生态是否能大步发展,对缅甸本国管理者和外国投资者来说,挑战都不小。缅甸经济要从民主改革中真正受益,而不是受到制约。社会转型的缅甸已不可能走军政府的“回头路”,遇到困难的中资项目也不应成为缅甸民主转型的“牺牲品”。记者春节期间赴缅甸深入调查中资企业在缅现状,听到的各界声音表明,缅甸要成为新兴市场的明日之星,必须要有法制,而中资企业要良性运转,也要主动适应缅甸的社会变化。
中资铜矿项目有限复工几辆轮胎巨大、车身印着“NTE260 中国包头”的载重车在莱比塘铜矿矿区来回驶过,掀起黄色的尘土,而大片矿区的周边就是农田。莱比塘铜矿位于缅甸西北部实皆省蒙育瓦地区,是中国万宝矿产有限公司与缅甸经济控股公司合作投资的大型项目,设计年产10万吨阴极铜。1月30日,在莱比塘铜矿项目现场,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采矿部地质工程师庄永全向记者介绍项目“有限复工”的情况,目前主要是在修建一些辅助设施,如选矿办公楼、采矿办公楼、炸药库等。因为征地遇到问题,“开出的矿没有地方放,大量设备闲置”,这些都是让庄永全等万宝人着急的事情。针对一些民间组织提出项目污染环境的质疑,特别是水源污染的问题,万宝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表示,“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这名管理人员说,缅甸是一个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国家,而万宝铜矿采用的湿法炼铜的工艺决定了项目污染小,工业用水循环使用,零排放。
莱比塘铜矿2011年3月正式开工。2012年3月开始,一些被征地村民对补偿金不满,开始抗议。随着外部政治势力的不断介入,抗议活动升级,项目2012年11月一度被迫停工。2013年3月,以民盟总书记昂山素季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公布的调查报告认为,莱比塘铜矿项目在透明度、沟通民众、征用土地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采取必要改进措施,但项目应继续实施。随后,缅甸总统吴登盛组成以总统府部长吴拉吞为主席的调查报告执行委员会指导措施落实。莱比塘铜矿2013年10月3日低调复工。但由于当地一些村民没有完全按计划领取土地补偿,矿区内涉及搬迁和土地补偿的地区有近一半土地仍然无法施工。据万宝公司驻仰光办事处副主任董云飞介绍,按照新的补充协议,未来莱比塘铜矿的利润分配缅甸政府占51%,万宝占30%,缅甸经控公司占19%,并将纯利润的2%用于社会公益,缅甸政府成为受益最大的主体。
1月30日,正在莱比塘铜矿视察的总统府部长吴拉吞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资企业与缅方新签定了利益分配合同,也增加了土地补偿金,执行委员会所有成员都希望这个项目能顺利进行。据了解,万宝公司给被征地村民的新补贴无明确截止时间,标准主要分为三档:水田每英亩120万缅币(1美元约合950缅币);旱地(长期)每英亩80万缅币;旱地(非长期)每英亩30万缅币。
从利益集团到草根阶层都要学会打交道万宝矿产的莱比塘铜矿项目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中资企业在缅甸发展必须面对的。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村民抱怨最早接受征地要求并到矿上工作的村民收入比他们这些后来者要高;过去一家人是靠土地吃饭,代代相传,但现在一家人中只有少数人可以找到工作,失去土地让他们心里没底。附近村民觉秒昂一边嚼着槟榔一边说:“我担心在铜矿只能干我这一代,我的下一代做什么?”采访中,大多数村民问的最多的是他们在铜矿能赚多少钱。36岁的村民吴灿还没有成家,目前接受万宝的培训,负责往矿石上喷洒低度硫酸的工艺环节,他希望自己可以像铜矿项目上熟练的缅甸工人那样,每月能赚300美元。
除部分涉及征地的村民留恋土地外,“88学生组织”等民间组织也在后面煽动民众抵制中资项目。瑞典非政府组织也参加了干涉。据缅甸媒体Ture News 2月18日报道,2月的第二周,瑞典和平与仲裁协会(音译)的甘内霍斯在与莱比塘当地民众见面时表示,该协会计划向“人权被侵犯、土地被强征”的莱比塘民众提供帮助,将向当地民众提供必要的培训。缅甸极少数人还热衷于示威,在很多场合可以看到这些“示威专业户”。
中华铜业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华铜业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华铜业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华铜业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