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铜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铜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债转股能否拯救有色行业?专家:难成万能药

时间:2016-10-14 星期五 来源:中华铜业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copper365.com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意味着时隔十多年后债转股重启。债转股重启的背后,是近来债券违约事件频发的现象。作为债务违约的重点行业,钢铁和有色金属近两月内频频出现债务违约并破产的企业。
  今年9月中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发布公告称,因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及管理人未能在法院裁定重整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重整计划草案,也未请求延期,该院裁定终止其重整程序并宣告破产,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首家第一家被宣告破产清算企业。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监管部门对债转股企业资质的认定仍然谨慎,但债转股并不会成为过剩产能企业解决债务问题的“万能药”。
  广西有色
  多次债务违约终破产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于2008年7月,是广西唯一一家集国有资产运营、矿产资源勘探、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及科研、贸易、矿山和工业、民用建筑施工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旗下共有16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6家参股子公司。此次进入破产重整的是母公司,子公司仍正常运营。
  从上海清算所官网获得的公告显示,此次广西有色宣布未能兑付的债券为13桂有色PPN002,其发行总额为5亿元,票面利率为5.56%,期限3年,兑付日为4月23日,当前最新主体评级为BB,将按照破产法规定兑付到期利息。
  广西有色在公告中披露后续事项安排,称正通过各种努力做好相关信息披露工作,以及保持与投资者及相关中介机构密切沟通,按照债务融资工具各项规定及定向协议的要求,依照破产法律法规做好后续工作。同时,广西有色还将广泛收集各方意见,配合管理人制定破产重整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开展破产重组相关工作。
  其实,这并不是广西有色金属集团第一次爆出债务违约危机。去年6月8日晚,广西有色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因公司巨额亏损,其所发行的将于6月13日到期的中期票据“12桂有色MTN1”本息偿付存在不确定性。上述中期票据总发行额13亿元,到期应偿付本息总额达到13.63亿元。不过,当时的危机最终是有惊无险。2015年6月12日,公司宣布如期兑付债券本息,“12桂有色MTN1”违约风险完全解除。
  在债务危机发生的前几年,广西有色已经出现了连续亏损。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广西有色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229.64亿元、259.42亿元和211.36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5.97亿元、-0.66亿元和-16.25亿元。
  对于广西有色的此次破产,有法律界人士表示,首先要看公司在发行债券时,有没有为债务提供担保。如果提供过担保,优先用担保财产进行偿债。如果没有,那就要对公司进行清算,按照职工工资及补偿金、破产人所欠税款、普通债权顺序进行偿还。若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统一顺序要求的,将按比例分配。对于普通债券投资者来说,按照清偿先后顺序,破产不利于投资者。广西有色严重资不抵债,一般来说抵押物归银行,没有外部担保的话,债券投资者最终可能一分也拿不到。
  债转股究竟能不能
  拯救有色行业?
  对于产能过剩企业来说,曾有权威人士呼吁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
  “其实,解释原来很简单,违约危机始终是悬在信用市场之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地方政府刚性兑付信仰彻底被打破后,如今的违约链条已经清晰——现在银行看债券,债券看银行。一旦债券出问题了,银行便立马收紧贷款,甚至停贷,这导致债券更加发不出去,最终银行和债券出问题的就更多。”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一句话,债券一违约,企业-银行-委外机构-企业这个资金空转现金流就断了,债市赚钱的神话也要告终了。”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债转股的实施应优选有色板块国企非上市资产。有色板块整体负债率较高,很多国企已经将最优质的资产打包上市,而即便如此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已经较高,所以上市公司的集团层面的债务压力可能会更大,可能成为债转股的最先试点的单位。上市公司目前尽管负债率较高,但是由于有股权融资的渠道,整体负债压力仍然可控,实行债转股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该观点指出,债转股的实施将带来风险评价下降。尽管债转股在上市公司层面的实施概率较小,但是一旦推进,有望缓解市场对传统高负债企业的风险评价,同时行业整体的盈利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华铜业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华铜业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华铜业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华铜业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