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铜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铜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我国铜产品前三季度外贸分析与展望

时间:2016-11-22 星期二 来源:中华铜业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copper365.com


  铜产品外贸逆差
  同比减少8.5%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有色金属产品(不含铁合金、金属化工产品)实现进口额61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96亿美元下降11.1%(同口径比值,下同);出口额310.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77.78亿美元下降17.7%。外贸逆差308.1亿美元,同比减少3.2%。
  2016年前三季度,87种铜产品实现进口额395.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26.5亿美元下降7.2%;出口额4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3.9亿美元增加3.85%。外贸逆差350.1亿美元,同比减少8.5%。进、出口总额分别占有色金属产品的63.9%、14.7%,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2和3.1个百分点。2016年前三季度铜产品的外贸逆差较全部有色金属产品的外贸逆差多42.0亿美元。
  今年前三季度各类铜产品的进出口额具有四个特点。
  一是铜原料方面进出口额分别出现4.4%和64.1%下滑。其中,铜精矿、粗铜进口额呈现分别为4.1%和15.5%的增长,废杂铜的进口因价格原因及供应量有限而导致进口额同比大幅下滑30.1%;铜精矿、粗铜出口额分别下降82.5%和50.8%,废杂铜出口额同比增长33.3%(废杂铜出口额基数较小);2016年前三季度铜原料进口额占铜产品进口额的55.7%,出口额占铜产品0.4%。
  二是铜金属方面出口额出现79.3%的明显增加。前三季度铜产品出口额增加完全是受精铜出口额增加的带动,其余产品进、出口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铜金属进口额占铜产品的34.4%,出口额占38.4%,同比减少1.3和16.5个百分点,贸易逆差118.7亿美元,占铜产品的33.9%,同比减少3.4个百分点。
  三是铜材进出口总额均出现10%以上的下滑,而且各个品种由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疲软,导致进出口额同比双双萎缩。前三季度铜材进口额占铜产品的8.7%,出口额占50.4%,同比分别下降0.3和12.7个百分点。贸易逆差11.6亿美元,占铜产品的3.3%,上涨0.5个百分点。
  四是铜制品前三季度外贸额进、出口额双双小幅回落。
  前三季度铜产品
  进出口量分析
  铜精矿:前三季度进口量1224.2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1.24%。前三季度从进口铜精矿长单加工费97.35美元/9.73美分,以及现货加工费从85美元/8.5美分左右上涨至103美元~105美元/10.3美分~10.5美分的情况看,高企的加工费促进冶炼厂生产热情,刺激了冶炼厂对铜精矿的需求,使得铜精矿进口增量明显。
  从贸易模式上看,铜精矿一般贸易799.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656.6万吨增长21.8%,占总进口量的65.3%。
  前三季度,铜精矿进口来自53个国家,其中智利依然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进口量332.9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5.7%;其次是秘鲁。
  粗铜:前三季度进口量38.9万吨,同比增长40.8%,同样是铜精矿加工费的高企以及废铜价格劣势被粗铜替代的原因,促使粗铜进口量增长较为明显。
  从贸易模式上看,一般贸易作为主要粗铜进口模式,进口量35.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6.3万吨增长35.3%,占粗铜总进口量的65.0%,其次是进料加工贸易。
  前三季度粗铜主要来自于赞比亚,进口量28.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6.3万吨增长73%,占粗铜总进口量的51.6%。
  废杂铜:前三季度进口量因价格及供应量有限的影响出现萎缩,产业链中部分市场被粗铜、电解铜替代。前三季度累计进口量245.6万吨,同比下降8.39%。
  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方式,进口量244.2万吨,基本占据了废杂铜总进口量的全部份额,其次是进料加工贸易量,0.8万吨。
  前三季度废杂铜主要来自中国香港,进口量48.5万吨,同比增长55.9%;其次是来自美国、澳大利亚。
  2016年前三季度的铜金属的外贸量中,精铜的进、出口量和铜合金的进口量均同比增长,唯有铜合金出口量出现大幅缩减。
  精铜:前三季度进口量280.3万吨,同比增长9.8%。今年前期精铜进口比价合适以及中国在海外投产电铜产品销往国内,促使进口量增加,后期精铜随着加工费高企促进产量增加及库存转移原因推动,出口量同比增长126.8%。
  前三季度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主要位置,二者分别占精铜总进口量的33.6%、29.7%。
  从贸易模式上看,一般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进口量169.2万吨,约占进口总量的60.4%;其次,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82.5万吨;进料加工贸易21万吨。
  我国精铜的主要进口国家,依然集中在智利、日本、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刚果(金)等国,其进口来源地增长比较明显的是刚果(金)和巴西,分别增长40.2%和39.1%。
  铜合金:前三季度进口量3.6万吨,同比增长14.2%;出口量157吨,同比下降51.2%。整体占铜金属进出口量的份额较小。
  受全球整体经济影响导致全球铜下游消费萎靡,前三季度铜材的进出口贸易量均出现下降。2016年前三季度全部铜材进口量40.75万吨,同比下降3.4%;出口量34.1万吨,同比下降4.7%;进出口量比1.2:1,贸易量较为平衡。
  整体看,前三季度铜材的进口贸易方式是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进口量23.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6.6%;在出口贸易方式中,也是进料加工的出口量最大,出口量34.1万吨,占出口总量的55.4%,其次为一般贸易,占出口量的32.3%。
  前三季度铜材的主要来源国和地区依次为中国台湾地区18.1万吨、韩国6.4万吨、日本5.9万吨;主要出口国及地区依次为韩国3.9万吨、中国香港3.2万吨、泰国2.8万吨。
  各类铜产品发展势态不同
  四季度铜精矿进口或维持高位
  铜原料(除废铜)进口增长明显,由于前三季度铜精矿加工费的高企,促进了冶炼企业的生产热情,加之国内铜冶炼产能仍处于扩张期,对铜精矿的需求旺盛,从而使得上半年铜精矿进口大幅增长;粗铜同样受到冶炼企业的青睐,目前市场上粗铜扣减约在每吨1500元左右,冶炼企业在精炼部分同样可以保证约500元/吨的盈利,尤其是废铜冶炼企业对废铜供应有限且价格较高(与电铜价差较小)的原因影响,使用粗铜替代废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废铜作为铜原料前三季度进口同比出现下滑。
  精铜在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量均增长明显,由于前期精铜进口比价合适以及中国在海外投产电铜产品销往国内,促使进口量增加明显,后期随着加工费高企、冶炼厂节后产能恢复以及检修结束等因素推动精铜产量增加促进出口;LME仓库补贴政策推动库存转移,使得出口量同样增长明显,精铜出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同比增长明显。
  由于全球铜下游消费疲软以及我国铜材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我国铜材产品的发展及对高端产品的应用需求的满足,阻碍了铜材产品的外贸往来。众多铜材产品中只有铜管做到净出口,其余铜材产品的外贸情况多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预计四季度铜精矿进口继续维持高位,主要得益于较高的铜精矿加工费及海外矿山产能释放;随着国内精铜产量的提升,粗铜进口也有望保持较强势头;考虑到人民币的贬值趋势还在延续,进口套利窗口并未真正打开,预计精铜进口较三季度将有所回升;废杂铜的进口量将继续保持低迷;国内外需求保持弱势增长,铜材进口和出口都将维持弱势。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华铜业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华铜业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华铜业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华铜业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